中南空管局技保中心对防雷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 编辑:5moban.com - 18围绕龙头企业延链条、育产业、聚集群,以项目的集中突破带动产业快速发展。
面对产业链价格的上涨,央企国企的态度是一个重要变量。一家位于江苏的光伏企业负责人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达了上述观点,言下之意,当前的供应链矛盾一定程度上是源于行业的无序扩张。
然而,一语成谶,面对硅料价格的持续上涨,越来越多的新玩家磨拳霍霍,除了宝丰能源及江苏润阳以外,新进入者还包括新疆晶诺和青海丽豪等。过去,硅料制造商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四川、云南等地,随着江苏润阳的投资落定,宁夏有望成为新的硅料生产基地。这还不包括隆基、中环、晶科、晶澳等现有及规划的产能。上市光伏企业在一轮轮的融资中股价不断被推升,让融资、扩产、股价上涨的循环游戏得以延续,人人都成了这场资本盛宴的得利者。当然,也有一些客户无法调整价格;还有一部分客户虽然无法调整价格,但可以给隆基一些明年、后年的订单,并在届时的价格上给予一定补偿。
今年三月底,光伏玻璃报价由高点的42元/平方米直接缩水30%,到了现在,价格已经接近腰斩;连带的,几家主要光伏玻璃供应商的股价也几近腰斩。具体而言,众多硅片新玩家上马了数千台单晶炉,而这些企业短期内没有出货及盈利压力,就不断地购入硅料展开试生产。储能电站同样需要与光伏电站逆变器类似的电能转换装置,储能逆变器与光伏逆变器在技术原理、生产制造、下游客户等方面基本一致,储能业务渠道与光伏逆变器业务渠道共享,因此光伏逆变器企业具备进入储能领域的天然优势,也有进入储能领域其他业务的可能性,在市场空间的中长期成长性上优于光伏主产业链环节。
而且,光伏逆变器企业还具备进入储能领域的天然优势。2020年与2021年上半年多晶硅料行业新产能释放较少,加之部分二线与海外企业关停产线,加剧了2021年硅料环节的供给紧张。国金证券认为,参考2020年四季度光伏玻璃价格暴涨期间协会组织的类似会议,本次会议的召开及参与人员均符合预期,但根据其与部分参会人员的交流情况看,至少在会议现场,主管部门参会人员并未就热点难点的潜在解决方案发表明确观点。由于各环节产业集中度以及竞争格局不同,导致各环节利润边际变化出现明显差异。
从需求端来看,中国光伏市场潜力无限,还有超过10倍的增长空间。预计电池片环节的供需将持续保持宽松。
数据显示,光伏发电成本由过去的超过1元/千瓦时大幅下降至0.15-0.35元/千瓦时,已和传统火电相当。6月11日,国家发改委出台《通知》,明确了各类型项目的上网电价、补贴等内容,取消了此前设定的普遍低于各地燃煤标杆电价的新能源指导电价,并明确了2021年新核准项目可直接实施平价上网;同时,在官方答记者问中提到确保2021年户用装机达到15GW以上。而在2021年1-5月,硅料累计涨幅高达149%!随着硅料价格的上涨,硅片环节由于与硅料环节直接相邻,且有硅料采购长单等因素的影响,对价格压力的传导相对主动,2021年1-5月,硅片累计涨幅56%。随着未来硅料新建产能的投运,组件的供给能力提升,同时硅料产能释放有望带来硅料及组件价格的下降,降低光伏项目度电成本并刺激终端需求。
其中,电池的毛利率从7月底的23.58%下降到9月初的18.55%,下跌幅度5.03%。根据Wind资讯数据,晶硅光伏组件周平均价格从2011年7月初的1.24美元/瓦下降至2021年5月底的0.21美元/瓦,降幅高达83%。对于硅料,平安证券判断供需将逐渐由紧转松,颗粒硅的份额有望提升。光伏胶膜产能扩张总额则超过11亿平米,对应组件供给超过110GW,产品价格亦有望逐渐脱离高位。
而电池和组件环节作为光伏微笑曲线的最低点,将会受到上游涨价和下游压价的双重压力,成为受原材料涨价影响最严重的环节。首创证券表示,从行业集中度和微笑曲线来看,硅片环节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硅料涨价对硅片环节影响较小。
基于硅料的投资难度以及过去投资失败的经历,近年来硅料新进及扩产的企业较少,因此,相对光伏行业下游大幅增长的需求来说,硅料的产能增幅非常有限,出现了拥硅为王的情况。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技术升级,光伏发电成本还会进一步下降,有望成为最便宜的能源。
组件环节,排名前五的企业产量约为42.2GW,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2.8%,市场偏向于竞争形态。参会代表普遍认为,光伏行业作为一个整体,上下游企业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多换位思考,共同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从供给端看,单晶硅片企业产能仍在加速扩张,预计到2021年底,国内单晶硅片产能将超过350GW,后续还将进一步扩张。首先,上游端硅料、硅片端产业集中度高,国内竞争程度小,毛利率高。而平价上网将会带来行业需求的爆发,同时不再依赖国家补贴,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行业,这将会带来行业深远的影响,过去那个周期性极强的行业将会更多显现出成长性。同时,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政策,关注多晶硅等光伏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问题,及时引导。
从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看,组件环节各原辅材料的供需格局预计将先后由紧转松,组件成本压力有望释放,盈利能力有望触底回升并进入向上通道;长期来看,出于品牌、渠道等方面的优势,一线组件企业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目前新疆大全和亚洲硅业仍处于IPO申报阶段,新特能源也计划回A股,随着后续融资能力的提升,估计硅料环节将迎来较长时间的供需宽松。
其中,硅片环节由于行业集中度高,龙头企业皆通过长单提前锁定了硅料供应,悉数传导价格压力。平安证券也预计,尽管平价项目的需求可能受到组件价格上涨的影响,考虑户用规模的大幅增长以及运营商在碳中和背景下对于装机规模的诉求,预计国内全年新增装机仍有望达到55GW左右的水平。
东吴证券发布的研报称,《通知》指出,2021年新核准备案光伏项目上网电价,按当地燃煤发电基准价执行,超市场预期。组件环节由于技术门槛低,设备投资成本低,行业集中度不高,因此行业竞争激烈,产品利润微薄,处于价值链底端。
由于2020年底的光伏玻璃价格上涨已经将组件厂家利润压缩至冰点,因此,组件厂商只能通过减产来与上游电池端环节进行博弈,压缩电池环节利润空间,受硅片端价格上涨的影响,电池端涨价意愿较强,但从博弈的结果来看,下游组件端并不买账。其次,中游电池和组件环节市场集中度低,附加价值低,毛利率低。中银证券认为,可融资性是品牌价值的主要表现形式。随着下半年光伏需求旺季的来临,硅料供应偏紧的形势将延续。
从市场看,硅料价格的暴涨,对下游组件端的影响最大,当前开工率只有约50%,硅料价格见顶的预期将极大的增加组件端企业的业绩弹性和股价弹性,理论上股价的走势先于硅料价格的变动,即硅料价格缓慢下滑的过程中,组件企业的股价将迎来修复。无论哪个行业,产品价格是供求关系的表现,是产业布局结构是否合理的问题。
2021年光伏潜在需求很高,供应链本就满足不了需求,只能通过涨价以及产业链利润分配来压低潜在需求,使其与供应能力匹配,产业链无论是单位盈利还是总利润都处于扩张阶段。自觉抵制电池组件环节低价倾销等恶意竞争的不当行为,让硅料价格尽快回到正常区间,共同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安信证券表示,这次的政策发布大致释放了以下几个信号:一是明确2021年新建项目不再通过竞争性方式形成具体上网电价,直接执行燃煤发电基准价;2021年新建项目递延并网的,仍可执行燃煤基准价。从需求端看,2020年单晶渗透率超过90%,后续提升空间有限,单晶渗透率快速提升的红利逐步褪去,硅片行业主要竞争态势由过去几年的单晶VS多晶逐步转变为一线单晶VS二三线单晶,未来单晶硅片的需求增速主要取决于终端新增光伏装机的增速。
为降低硅料价格大幅上涨对产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协会呼吁建议全体会员和光伏企业守法合规、理性经营,尊重契约精神,自觉抵制对多晶硅、硅片产品的过度囤货、哄抬物价行为,以及非自身生产经营需求的投机行为。按照目前光伏产业的技术降本路线,截至2030年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有望实现光伏平价上网,而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等机构的预测,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占到全球用电量的50%。随着2021年底到2022年新的硅料产能大规模投产,预计到2022年底国内硅料产能有望达到90万吨,硅料供需形势有望从供需偏紧逐步转向宽松,同时伴随着硅料价格的下行。东吴证券认为,国家发改委本次电价政策的调整,实际上是通过放宽电价限制、给予地方更大的政策自主权,来体现对新能源发电行业的呵护和对3060目标的支持态度。
与硅料、硅片、电池片环节有所不同,光伏行业历次格局的重大变化虽然剧烈,亦不乏龙头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但并未使得如尚德、英利等部分历史较久的组件品牌消亡。据卓创资讯统计,2021-2022年,中国规划新增光伏玻璃产能460万吨左右,到2022年底,中国光伏玻璃产能将达到1200万吨左右,可满足约240-250GW光伏组件的需求,近期光伏玻璃价格的快速下降已开始体现格局变化的影响。
电池环节利润压缩较为明显,组件环节受下半年需求恢复的影响,调价后毛利有所回升。总的来看,电池环节成为了该轮价格上涨周期中最受伤环节。
根据现有公开信息,改良西门子法方面,头部企业预计于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投放约16万-29万吨新产能,预计2022年新增有效产出约15万-20万吨,2022年全年预期产出预计可满足约240GW组件需求,硅料供给的紧张局面或有所缓解;如保利协鑫颗粒硅产能投放顺利,预计2022年可增加约6万吨硅料供给,对应组件需求超过20GW,则供需格局将更为宽松。2021年以来,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行业普遍对2021年新增装机预期较高,硅料成为光伏行业最热话题,同时下游电池组件厂家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竞相扩产,导致产业链结构性失衡,引发了产业链对硅料供应的担忧,需求因素和囤货因素的叠加导致硅料价格不断上涨,引起下游产业链连锁反应,产业链全线涨价。